2025年春天,全国数万名孤儿迎来了教育保障的“及时雨”!民政部最新修订的助学政策明确表示,符合条件的孤儿从高中到硕士研究生阶段每年可领取1万元助学金,且残疾孤儿即便被收养也能享受同等待遇。这一政策背后,福彩公益金在过去八年累计投入超过8亿元,为孤儿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。
与往年的助学政策相比,2025年的新政做出了三项重大突破。首先,资助覆盖面大大扩展,除了以往的普通高中、中职院校和全日制本科生,现在连纳入国家统招计划的研究生也能享受资助。此外,残疾孤儿曾因被收养后失去资助资格,而新政取消了这一限制,只要孤儿仍在读书,便可以继续申请助学金。
资金发放方式也更为灵活。以往助学金必须按月发放,而如今省级民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按月或按季度发放。青岛某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透露,2025年起他们将采用“季度发放紧急预支”模式,以确保学生因突发情况而不会中断学业。
展开剩余65%要申请这笔助学金,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:首先必须是孤儿,其次在未成年时未被收养,最后必须在正规院校就读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非全日制学生或中途中断学业(休学除外)的孤儿不在资助范围内。福建曾出现一个案例:一名大学生因疫情滞留国外上网课,未能满足“连续就读”要求,导致资助暂停,复学后经申诉才恢复资格。
对于特殊群体,政策设有“绿色通道”。被收养的残疾孤儿只需提供《收养登记证》和残疾证明,就能与其他申请人享受同等待遇。去年,刚考入某211大学的李同学就从中受益,他的养父母提供了相关材料后,当月就收到了一笔833元的助学金。
申请程序其实比想象中简单。社会散居孤儿只需前往乡镇街道的民政窗口,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则向主管单位提交材料。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“身份证、户口本、学籍证明”,应届生还需提供录取通知书,往届生则需提交教育部学籍验证报告。
审核过程中,民政部门会通过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进行三重比对,核实孤儿身份的真实性、学籍的有效性以及资助资格的排重。青岛某区曾查出三例冒领助学金的案例,系统发现这些申请人同时在多个地方申请资助。审核通过后,资金会直接打入申请人的银行卡,并根据入学年龄计算首次发放时间,未满18岁的学生将从生日的次月开始领取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项资助并非一次性发放。每年9月的开学季,受助学生需要向民政部门提交最新的学籍证明。每个学生在系统中都有电子档案,记录了从申请到毕业的所有信息。如果出现挂科、留级或受纪律处分等情况,资助将立即停止。
对于特殊情况的处理,政策更具人性化。北京某高校的王同学去年应征入伍,民政部门暂停了他的助学金发放,但保留了资助资格。今年他退役复学,提交复学证明后,资助得以恢复。因病休学的学生只要提供医院证明,最长可以保留三年的资助资格。
自2019年起,这项助学工程已帮助超过10万人次的孤儿圆了读书梦。根据最新数据显示,2022年有超过2.4万名学生获得资助,2023年资助金额突破4亿元,单个受助者最高可获得7万元的资助(从高中到硕士)。甘肃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受助生小王表示:“这笔钱让我不必课余打工,可以专心备考专升本。”
然而,政策执行中也存在一些误解。有些家长误以为考上大学就能自动获得资助,实际上,申请必须是主动进行的。民政部门提醒,各地通常会在每年的6至8月集中受理申请,错过了这个时间段,便只能等到下一年度。
这项政策依据来自民政部官网《福彩圆梦·孤儿助学工程》项目实施办法(民发〔2025〕13号),并参考了中国福彩官方发布以及各省民政厅的执行细则。
发布于:浙江省